“但弘法苑慈”的出处是哪里
“但弘法苑慈”出自明代皇甫濂的《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
“但弘法苑慈”全诗
《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
明代 皇甫濂
染著悉尘根,新故相因续。
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
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
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
《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皇甫濂 翻译、赏析和诗意
《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是明代皇甫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持诵《维摩诘经》的修行者的境界和心境。
中文译文:
染著悉尘根,新故相因续。
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
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
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修行的困境和境界。
诗的开篇写到修行者身上染上了尘世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新的旅程中继续前行。这里的\"新故相因续\"意味着修行者以新的心态和动力继续修持佛法,虽然他们身处尘世,但能够保持对佛法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描绘了修行者内心的挣扎和困惑。\"情波\"指的是各种情绪和烦恼,而\"苾刍\"则代表了内心的纠结和烦扰。修行的道路上,修行者会遇到许多情绪和杂念的干扰,这些干扰使得修行之路变得艰辛。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则表达了修行者依靠佛法和慈悲心持续修行的决心。修行者将佛法看作是庇护和引导自己的圣地,他们通过修持佛法来平息内心的杂念和情绪,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最后两句\"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则描绘了修行者渴望达到解脱的境界。\"解脱津\"指的是解脱之渴望,而\"净茵蓐\"则代表了清净的心灵境界。修行者希望通过修持佛法,达到心灵的解脱和纯净,进入永恒的喜悦之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尘世中修持佛法的心路历程和内心的追求。皇甫濂通过这首诗词展示了修行者在面对尘世痕迹和内心困扰时,依然能够坚守佛法、追求解脱的精神。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敬仰和对解脱境界的向往。